在上周发布了两项重大公告之后,关于摩尔定律的长达数十年的辩论成为了焦点——一项是关于英特尔即将推出的Raptor Lake 处理器,另一项是关于Nvidia 的 RTX 4090显卡。
英特尔自首席执行官 Pat Gelsinger 上任以来始终如一地传达信息,在全场掌声中自豪地表示“摩尔定律仍然有效”。就在一周前,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重申了他的信念,即摩尔定律实际上已经死了。两位科技 CEO 都不可能是正确的,这意味着这两个陈述中的内容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多。
摩尔定律到底是什么?

摩尔定律以英特尔和飞兆半导体的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命名。摩尔认识到计算领域的一个趋势:大约每两年,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 1965 年,他在《电子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了这一趋势,但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深思熟虑。摩尔在接受《经济学人》 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该出版物是“一次性期刊之一”,并表示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地推断”了这一趋势。
直到 1975 年,摩尔定律才成为一个概念,这个特定的名称来自 Carver Mead(根据 Gelsinger 本人在 2006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就像摩尔定律的起源一样,关于它在今天是否存在的争论同样混乱且定义不清,并且它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作当时半导体公司销售的任何产品的试金石。
对于英特尔而言,摩尔定律代表了其工艺路线图的合理性,该路线图目前在 2025 年以晶体管的“埃时代”结束,届时我们将停止以纳米为单位测量并开始以埃(十分之一纳米)为单位进行测量。这张路线图表明摩尔定律并未消亡,这是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在 2014 年发表的一篇大胆的文章中所持的观点,其标题为“摩尔定律并未消亡”。

Gelsinger 表示,它将继续追求摩尔定律,“直到整个元素周期表用尽”,并认为英特尔是这一概念的“管家”。这都是英特尔在 Gelsinger 领导下的新身份和愿景的一部分,在这个重新投资新晶圆厂和激进路线图的新时代。
然而,目前,小型晶体管的性能存在物理限制。 2006 年, 摩尔估计他的法律还需要 10 或 20 年才能达到这一极限。 “就[晶体管]的尺寸而言,你可以看到我们正在接近原子的尺寸,这是一个基本的障碍,但要达到这个程度还需要两到三代。”
有趣的是,即使是摩尔最近的预测今天也被证明是正确的。一个原子大约为 0.1 纳米(或 1 埃),英特尔在 2025 年结束的路线图将开始推动缩小到原子的晶体管尺寸。该技术正在进步, IBM 的 2nm 晶体管和台积电表示将在 2025 年开始生产 2nm 芯片就是明证。超出这一点,这是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毕竟,这远非摩尔定律面临的第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不方便的真相

但让我们回到英伟达。当黄上周告诉媒体“摩尔定律已死”时,他是从经济角度谈论它。特别是,作为提高 GPU 价格的理由。摩尔定律仅指晶体管的数量每两年翻一番。黄似乎指的是洛克定律(或摩尔第二定律),该定律说制造半导体芯片的成本大约每四年翻一番。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趋势在很大程度上被证明是不成立的,在 1990 年代初期,建造新制造厂的成本趋于平缓。在令人讨厌的大流行激起供应链之前,情况一直如此。现在,英伟达的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正在提高成本。黄没有撒谎,他说“今天 12 英寸晶圆要贵得多”。
那么,谁是对的?好吧,没有人,事实证明。摩尔定律不是物理定律或自然定律,洛克定律也不是。两者都是几十年前工程师所认识到的趋势,尽管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定义“法律”的人也是负责执行它们的人。这是对摩尔定律的普遍批评。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摩尔定律充其量只是英特尔和英伟达等公司在规划未来几年的路线图时可以衡量的内部标准。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它经常被当作一根指挥棒,高管们可以在彼此之间传递来证明决策的合理性。他们会很高兴地接受任何更适合他们的商业模式的论点。所以,请记住,下次技术 CEO 上台并开始谈论摩尔定律时——无论是作为借口还是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