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并走到生命尽头时,它们的最后阶段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爆炸,称为超新星。尽管这些事件带来的明亮闪光很快就会消失,但其他影响却更为持久。当这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到太空并与附近的尘埃和气体相互作用时,它们可以雕刻出称为超新星遗迹的美丽物体。
最近使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 NIRCam 仪器拍摄到了这样一颗超新星遗迹,仙后座 A 或 Cas A。它位于距仙后座 11,000 光年远的地方,被认为是一颗 340 年前爆炸的恒星(从地球上看),现在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射电天体之一。该视图显示了爆炸抛出的物质外壳与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最后阶段释放的气体相互作用。

普渡大学首席研究员丹尼·米利萨夫列维奇 (Danny Milisavljevic)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凭借 NIRCam 的分辨率,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颗垂死的恒星在爆炸时如何完全破碎,留下类似于微小玻璃碎片的细丝。” “在对 Cas A 研究了这么多年之后,现在解决了这些细节,这真的令人难以置信,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颗恒星如何爆炸的变革性见解。”
Webb 之前曾使用 MIRI 仪器观察过 Cas A。 MIRI之前进行的观测是在中红外波长范围内进行的,它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并显示出一些特征,例如遗迹周围的温暖尘埃,构成了它的外壳,并发出橙色和红色的光。

另一方面,最近的观察是使用 NIRCam 在近红外波长下观察到的。 NIRCam 的分辨率比 MIRI 更高,因此图像显得更清晰,并且还可以挑选出不同的细节。在中红外波段发出如此明亮光芒的尘埃在近红外波段几乎看不见,看起来像烟雾一样。相反,近红外相机图像更清楚地显示了残骸的内壳,这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恒星爆炸时是如何破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