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分 重制版:不归路》针对初学者的提示和技巧

《最后生还者第二部:重制版》的战役大部分只是在 PlayStation 4 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视觉升级,但其新的“不归路”模式为玩家提供了在同一个世界中的 Roguelike 体验。如果你想生存到最后,这种紧张而富有挑战性的体验需要同等的耐心、策略和快速反应。在本指南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您在解决“不归路”时需要记住的事情。

选择适合您的角色

《No Return》中包含《最后生还者第 2 部分》中的各种角色,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初始负载、升级路径和特征,可以在您的跑步中产生巨大的变化。选择适合你喜欢的战斗方式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角色在某些遭遇类型上会比其他角色更擅长。

例如,艾比可以立即使用近战升级配方,并在通过近战攻击杀死敌人后进行治疗,而艾莉则可以获得额外的补充,并可以立即使用燃烧弹配方来活活烧死敌人。之后,你甚至可以解锁雅拉,她总是会带着列夫作为助手,帮助你在每次遭遇中杀死敌人,尽管她因此牺牲了任何其他特别独特的额外功能。正如您所看到的,每个玩家都有一个角色,经过一些尝试和错误应该会发现哪个角色最适合您。

提前计划好你的跑步

《最后生还者 2 重制版》中的遭遇板
索尼

每次“不归路”都会提供通往最终 Boss 的多条分支路径,因此您始终需要确保提前计划好您的旅程。仔细阅读板上的每张图片,确保您绘制出一条与您喜欢的游戏风格相匹配的路径,同时也为您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另外,请留意任何即将到来的遭遇,这些遭遇可能会扰乱你的跑步,这样你就可以为它们做好计划,或者通过在路径中走另一个岔路来避免它们。你最不想做的就是陷入资源有限的遭遇中,并发现你将不得不忍受可怕的隐形敌人模式。

尽可能执行 Dead Drop

每次运行中,Dead Drops 都会分散在多次遭遇中,而且它们几乎总是值得参与。每个人都要求你提交一两个特定的物品,你可以将其存入,以便在战斗结束后在你的基地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如果你有这些物品并且可以省掉它们,你通常会得到一些更高级的东西作为奖励,比如一把装备齐全的枪或一个可以让你制作炸药的有用配方。换句话说,您可以通过简单的交易显着增加生存机会。

为重要物品保存货币

《最后生还者重制版 2》中的贸易站
索尼

在遭遇战之间前往交易站是很诱人的,因为你可以获得大量优秀的战利品来帮助即将到来的对决。但是,如果您并不迫切需要它所提供的功能,请不要仅仅为了它而花费您的货币。当你继续跑步时,交易站会重新滚动里面的东西,你需要确保你有足够的货币来购买重要的物品,比如新武器和额外的皮套。

关掉你的手电筒

如果你是隐秘类型——这在《不归路》中的许多遭遇中几乎是必需的——你会想要在任何黑暗关卡开始时关掉手电筒。人类敌人可以看到你发出的光,一旦发现你就会冲向你。幸运的是,即使该模式中的大多数黑暗区域也不一定需要手电筒来辨认周围环境,因此关闭手电筒不会造成什么损失。

优先考虑稳定性和容量升级

《最后生还者重制版 2》中的手枪
索尼

尤其是当涉及到你的发令手枪时,请确保尽早优先考虑稳定性和容量升级,因为这些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减少瞄准的影响可以在确保爆头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增加弹药容量意味着您可以减少装填的频率。这些升级后,继续进行诸如装弹时间和射速之类的事情,随着跑步接近尾声时遭遇的难度增加,这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尽可能避免坚持模式

除非您特别想玩抵抗模式,否则避免这些遭遇可能符合您的最佳利益。在这种模式下,你将面对敌人的猛攻,这些敌人将压垮你和你的同伴,通常会造成你被迫使用大量本已有限的资源来生存的场景。克服这些遭遇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经历,但它可能会让你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毫无准备。

保存近战升级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生还者 2 重制版》中的近战升级
索尼

如果您发现了可以升级近战武器的配方,那么您可能会很想一有机会就这样做。然而,由于这方面的资源非常稀缺,所以最好保存它们,并且只有在遇到真正受益于你拥有额外魅力的遭遇时才升级真正好的近战武器,因为你不想使用你最好的近战武器来对付那些用拳头或木板就能轻松击倒的敌人。

始终释放响片

有时,你会遇到一场将散布在该区域各处的响片锁起来的遭遇战。潜行并解开这些攻击性感染者,会将它们释放到任何靠得太近或发出太大噪音的人类敌人身上,让你有时间潜行并干掉掉队的人。如果小心处理,这可以节省大量弹药和资源。谁知道与感染者一起工作会如此有益?

明智地利用停机时间

《最后生还者 2 重制版》中的汤米
索尼

在遭遇开始之前和攻击波之间的时间里,你将有机会在关卡中移动而没有敌人打扰你。利用这段时间四处奔走,收集资源来制作并捡起你在前一波中杀死的敌人掉落的任何弹药。确保在下一部分遭遇开始之前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蹲下来。然
后你可以制作任何你需要的东西,并准备好向你的敌人展示什么。


Posted

in

by

Tags: